从素人到热搜常客的离奇转折
三个月前,我还在出租屋里对着手机直播吃泡面,现在打开微博,#参加直播D.O.I综艺后我火了#的词条下全是我在节目里摔成表情包的动图。说实话,接到节目组电话时,我差点以为遇到了新型诈骗——毕竟谁会相信一个在直播间教人“用泡面汤煮挂面”的十八线博主,能跟当红明星同框录综艺?
第一次进棚录制那天,我穿着79块包邮的卫衣站在影帝旁边,膝盖抖得比节目里的“心跳监测仪”还夸张。导演组给的台本只有薄薄两页纸,剩下全靠临场反应。记得有个环节要蒙眼摸道具猜物品,我把影帝的AJ球鞋说成“发霉的鲶鱼”,当场把摄像师笑到手抖,这段后来被剪成预告片全网疯传。
直播综艺的“真香定律”
节目组玩得最狠的是无NG直播机制,所有嘉宾的手机都被没收,只能在道具间找到三台老式翻盖机。有次我误拨了观众连线,电话那头的大妈以为我是婚介所红娘,非要给我介绍她侄子,这段事故反而成了当期收视峰值。
真没想到那些“社死现场”会成为流量密码。某次户外直播突降暴雨,我们穿着节目组准备的塑料雨衣,活像菜市场五毛一个的促销气球人。这组雨中狂奔的镜头被做成鬼畜视频,播放量两天破千万。更离谱的是同款雨衣直接卖断货,厂家连夜找我拍带货广告。
爆红背后的24小时生存指南
走红后的生活就像被按了快进键。早上七点被经纪人砸门叫醒,十点在机场被接机粉丝挤掉鞋子,下午三点要记住五个品牌方的slogan,晚上还得开两小时直播安抚老粉。最夸张是有次吃火锅被认出来,老板当场把我用过的漏勺锁进玻璃柜,说是要当“镇店之宝”。
团队给我列了张禁忌清单:不能独自去公共厕所(会被偷拍)、不能穿带字母的衣服(怕被恶意解读)、连喝奶茶都要用定制的防窥吸管。有回我实在憋不住,戴着三层口罩去便利店买关东煮,结账时收银小妹突然大喊:“你就是那个在综艺里生吞鸡蛋的姐!”吓得我竹签都戳穿了纸杯。
流量时代的冰火两重天
某天深夜翻看私信,发现有个高三生把我节目里的糗事做成错题本封面,说每次考试前看看就能缓解焦虑。也有黑粉P了我的遗照,就因为我直播时说了句“某女星香水像花露水”。经纪人没收了我所有社交账号,现在连发条朋友圈都要过三道审核。
广告报价从四位数涨到六位数只用了二十天,但代价是再也不能随心所欲说话。上次回出租屋收拾东西,看到墙上贴着“本月直播目标:涨粉500”的便利贴,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像个被流量操纵的提线木偶。
在热搜上下载真实人生
前两天节目组聚餐,导演晃着红酒杯说:“知道为什么选你吗?我们要的就是这种‘随时会翻车但绝对不无聊’的体质。”现在每次录影前,我都会在洗手间对着镜子练习三遍:“记住你是来搞笑的,不是来当偶像的。”
前几天有个直播平台找我做分享会,标题被强行改成《素人逆袭的十大秘诀》。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乌泱泱的人群,我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:“如果非要总结经验,可能就是那天接诈骗电话时,我手机刚好还剩1%电量没来得及挂断。”
现在最享受的时刻,是每周三假装信号不好提前下播,窝在沙发里重温自己那期综艺。看着屏幕上那个把墨水当酱油拌饭吃的傻姑娘,突然觉得能让人在996之后笑出眼泪,或许比当个完美偶像更有意义。